对“台独”顽固分子实施刑事惩处具有明确法律依据
2016年以来,台独“台独”势力日益嚣张,对顽蓄意挑动两岸对立,固分大肆推进“去中国化”,实施勾连外部势力不断谋“独”挑衅,刑事引狼入室,惩处为虎作伥;“修宪谋独”、明确“公投谋独”、法律“倚美谋独”、依据“以武谋独”、台独“以疫谋独”轮番上演,对顽罪行昭昭,固分无可抵赖。实施对“台独”顽固分子实施刑事惩处,刑事是惩处遏制“台独”嚣张气焰、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维护祖国和平统一前景的重要手段。国家现行有效的法律,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及《反分裂国家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等,已经为惩治“台独”分子提供了充分的法理依据和完整的司法程序,足以实现对“台独”分子实施刑事惩处的目的。
首先,国家法律明确规定了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有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职责和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神圣领土的一部分。完成统一祖国的大业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神圣职责。”《反分裂国家法》强调,“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义务。”“国家绝不允许‘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指出,“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侵犯和分割。维护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是包括港澳同胞和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义务。”
任何人违反上述法定义务,实施破坏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行为,必然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国家法律的严厉制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规定,“任何个人和组织违反本法和有关法律,不履行维护国家安全义务或者从事危害国家安全活动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设有“危害国家安全罪”专章,明确规定了分裂国家罪、煽动分裂国家罪的构成要件和处罚结果。
两岸尚未完成统一不能成为“台独”分子逃避法律责任的任何理由。依据刑法第6条关于属地管辖的规定,凡在中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本法;第6条同时规定,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国领域内的,就认为是在中国领域内犯罪。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人就是中国人。显然,无论“台独”顽固分子在大陆、台湾地区还是境外任何地方从事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行为,我国司法机关均可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对于那些死不改悔的“台独”顽固分子,国家司法机关完全可以依照刑法、刑事诉讼法等规定,以分裂国家罪、煽动分裂国家罪等追究刑事责任。刑法第103条第1款规定,“组织、策划、实施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对首要分子或者罪行重大的,处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第103条第2款规定,“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首要分子或者罪行重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此外,刑法第106条特别就与境外势力勾结实施分裂国家犯罪作出从重处罚规定,“与境外机构、组织、个人相勾结,实施本章第一百零三条······规定之罪的,依照各该条的规定从重处罚”。此类案件将由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收集证据、查明犯罪事实,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后实施逮捕,对在逃嫌犯实施通缉,侦查终结后移交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人民检察院认为犯罪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实、充分的,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人民法院将严格依照法律规定,根据犯罪的事实、性质、情节和危害等定罪处罚。
不可否认的是,两岸尚未实现统一增加了对“台独”顽固分子追究刑事责任的难度。但国家决不会任由“台独”顽固分子逍遥法外,必定千方百计调动各种行政司法资源将“台独”分子缉拿归案。对在逃境外、符合法定条件的可以缺席审判,且不受刑法追诉时效的限制。依据刑事诉讼法第291条规定的“缺席审判程序”,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对严重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境外,公安机关移送起诉,人民检察院认为犯罪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实、充分,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人民法院进行审查后,对于起诉书中有明确的指控犯罪事实,符合缺席审判程序适用条件的,应当决定开庭审判。依据刑法第88条关于“追诉期限的延长”规定,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一旦启动刑事司法程序,“台独”顽固分子将遭到终身刑事追责,即使逃到天涯海角,都无法逃脱国家法律的制裁!“台独”顽固分子视两岸和平为儿戏,置人民福祉于不顾,弃民族大义如敝履,认贼作父,死不悔改,对他们依法实施刑事惩处,必定为海内外中华儿女所翘首期盼、拍手称快!
(作者:尹宝虎,海峡两岸关系法学研究会副会长)
(责任编辑:探索)
- ·梦洁股份因涉嫌信披违规被立案 此前存关联方资金占用、违规财务资助问题
- ·CBA常规赛各奖项出炉 胡金秋首获常规赛MVP
- ·堪比2020,券商又一波“直播会战”,沉浸式直播、建生态圈…客户居家与线上展业正擦出哪些新火花?
- ·大陆通过抖音、小红书等对台“认知作战”?国台办回应
- ·布局“合成生物”“6G技术” 上海打造五大未来产业集群 力争2030年产值达到5000亿元
- ·宁德时代麒麟电池引关注 多家公司在互动平台回应
- ·瑞信:维持康师傅控股跑赢大市评级 目标价16港元
- ·中国首个生态保护监管规划印发
- ·金融街论坛多方聚焦:新阶段数字经济与金融科技相互助力
- ·融创房地产拟调整“20融创01”兑付方案,承诺不逃废债
- ·华彬红牛1元乐享难以顺利兑换,官方称“未出现反映后不解决”,但无人联系消费者
- ·人民银行印发《关于做好2022年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
- ·民生银行:房地产业务风险可控,不同客户采取差异化管控措施
- ·石油巨头Vitol:2021年实现高于40亿美元的创纪录净利润
- ·塞能源部长称塞尔维亚希望通过使用可再生能源更快实现能源独立
- ·中泰国际:维持海通国际增持评级 目标价1.73港元
- ·北京今年计划整治提升354条背街小巷 零散地块将建小微绿地
- ·浙江宁波海曙区发现1例初筛阳性人员,活动轨迹公布
- ·黄勇教授:落实《反垄断法》,强化金融领域竞争政策基础地位
- ·推订阅计划吸引更多非果粉,苹果此举难刺激服务收入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