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期货:供需双减下 聚烯烃市场表现僵持
1、光大供需供应:受库存压力和效益不佳影响,期货一季度末期主动停车降负的双减市场聚烯烃装置逐渐增多,检修损失量较往年同期有明显增加。下聚烯烃PP方面,表现一季度的僵持检修损失量在80.37万吨,较去年同期增加了136%;PE方面,光大供需一季度检修损失量在45.26万吨,期货较去年同期增加151.3%。双减市场生产企业的下聚烯烃减产降负和停车检修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新增产能的冲击力度,同时缓解了市场供应及上游库存压力。表现但因有浙江石化二期、僵持镇海炼化二期等新投装置的光大供需加入以及新增装置产能的释放,所以一季度国内聚烯烃产量较往年仍有增加。期货进口方面,双减市场由于石化成本压力较大,东北亚和东南亚部分石脑油裂解装置降负荷运行,且国外价格高于中国市场,预计后期聚烯烃进口量整体仍维持低位。
2、需求:PP下游方面,3月份下游开工环比2月有回升,但因疫情影响,局部地区物流运输受阻,部分企业成品库存偏高,下游整体开工还是弱于去年同期。同时原料价格波动程度较大,高价货源对于下游需求也存在抑制作用。PE下游方面,一季度下游开工先降后增,但整体开工提升有限。在原料价格大涨的情况下,春节后虽然下游工厂陆续复工,但下游对原料采购谨慎,消化前期库存为主。随着地膜进入需求旺季,厂家订单多有积累,但因为原料价格波动频繁,工厂以刚需补仓为主,备库存的意愿较低,对原料市场支撑有限。
3、观点:二季度来看,国内聚烯烃供应端仍将维持收缩状态,装置仍处于集中检修期,同时在效益不佳的情况下,石化装置有继续降负运行计划,同时当前石化库存消化明显,生产企业销售压力有所缓解。需求来看,在疫情影响下,华北、华东区域物流运输受阻,下游新增订单欠佳,开工有所下滑。同时原料价格波动仍比较剧烈,下游入市采购意愿欠佳。但综合来看,多数领域刚需尚可,随着前期原料的逐步消耗,下游仍有入市采购意愿。若后期疫情形势缓和,物流恢复后下游订单有望向好,需求存在延后释放的可能。整体来看,二季度聚烯烃国内和国外供应端延续收缩,上游库存降幅明显,需求端存在改善预期,但空间有限。整体预计二季度聚烯烃价格仍有走高的可能,但具体程度需要关注成本面原油和国内疫情的走向。
(责任编辑: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