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时报观察丨守护新市民金融健康 培育普惠金融“第二曲线”!

时报观察丨守护新市民金融健康 培育普惠金融“第二曲线”

时间:2025-07-05 20:46:50 来源:动之以情网 作者:综合 阅读:795次

作为实践层面还略显青涩的第二曲线概念,金融健康在监管层的时报市民讨论中已有颇为重要的定位,即普惠金融发展的观察丨守高级形态。为推进普惠金融更高质量发展,护新需要从过去关注“有没有”上升到当前的金融健康金融“好不好”,直至未来的培育普惠“强不强”,一个理想目标就是第二曲线促使普惠群体达到并保持一种金融健康的状态。

在一众普惠群体中,时报市民新市民因其规模和未来发展潜力,观察丨守被市场视为普惠金融服务增长的护新“第二曲线”。因此,金融健康金融守护新市民金融健康,培育普惠对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第二曲线

按照今年3月银保监会和人民银行联合发布的时报市民《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界定,新市民包括进城务工人员、观察丨守新就业大中专毕业生等,规模大约3亿,其中,进城务工人员占全部新市民七成左右。

诸多实证研究、调查都揭示了这一群体所面临的突出风险敞口问题,一场大病就可能使其陷入金融不健康状态。“去医院看病”“去医院住院”和“慢性病”成为发生概率最高的三种风险。面对“显而易见”的风险及其后果,除了举债,尤其是向亲戚朋友举债,新市民们并没有更多“显而易见”的避险措施。

过去普惠金融发展聚焦“有没有”,实际上也是在“显而易见”的层面上增强原本被排斥的经济主体的金融服务获得性。世界银行发布的2021年全球普惠金融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受访者向正规金融机构借贷的参与率从2017年的22%增加到2021年的39%,首次超过向亲戚朋友借贷的比例,这反映出我国近年来在提升正规信贷可得性上取得的积极进展。事实上,新市民进入城市经济生态体系,那套在传统乡村社会中依靠社交网络、家庭互助来实现风险缓冲的范式作用也会进一步弱化。

要持续维持金融健康状态,最根本的仍需增强内生抵御风险能力。一方面,新市民本身需要对未来风险有所预判和准备,储备资金、购买保险等,有效地配置可获得、可支配的资产。另一方面,金融机构、监管机构需要为新市民创造条件。当前各方持续推进的金融素养培训、金融启蒙就是其中应有之义,接下来如何丰富“达到和保持金融健康”体系下的金融服务供给才是最关键的。如此,方能切实培育好普惠金融“第二曲线”。

(责任编辑:休闲)

相关内容
  • 信用卡业务走到“十字路口”
  • 腾讯智慧出行副总裁:希望行业更加开放,与一二线车企都有合作
  • 【育儿科普】妈妈如何纠正盆底功能障碍?
  • 新任吉林省委常委蔡东已任常务副省长
  • 上海数交所创立数字资产板块
  • Chainlink网络如何实现可持续增长
  • 有报告称“两岸风险指数达到历史高位”,国台办回应
  • 发挥防灾减损作用,农业保险助力守住“粮袋子”
推荐内容
  • 快讯!俄媒:普京与戈尔巴乔夫遗体告别,献花并鞠躬后离开
  • 安徽新增无症状感染者15例
  • 年薪36万元 核心技术人员离职!这家公司一季度仅净赚240万 发生了什么?
  • 江西近三年科技成果产业化累计实现产值360余亿元
  • 华商智能生活灵活配置混合A过去3年上涨189% 高居同类6/431
  • 有研硅过会:今年IPO过关第200家 中信证券过23.5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