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成都金融业“十四五”规划出炉 剑指“三心三区”!

成都金融业“十四五”规划出炉 剑指“三心三区”

时间:2025-07-06 06:00:56 来源:动之以情网 作者:知识 阅读:391次

炒股就看,十四五权威,成都专业,金融及时,业规全面,划出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炉剑

每经记者 张祎 每经编辑 廖丹 

成都金融业发展新一期行动纲领来了!指心

日前,十四五成都市正式印发《成都市“十四五”金融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成都提出到2025年,金融基本形成规模优势突出、业规支柱地位稳固、划出经济贡献度高、炉剑与高质量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指心现代金融体系。力争到“十四五”末期,十四五全市金融业增加值达2800亿元,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2%;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贷款余额达6.5万亿元;当年保费收入达1500亿元;上市公司总量达180家。

从总体目标看,2021-2025年,成都将以增强西部金融中心核心功能为支撑,全面提升先进要素运筹能力和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打造“三心三区”,即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功能总部集聚中心、金融市场交易中心和金融科技创新中心,推动形成国内领先的特色金融先行区、“一带一路”金融合作区和金融生态示范区。

此外,《规划》还设定了远景目标,提出到2035年,基本确立具有较强金融资源配置能力和辐射影响力的区域金融市场地位,形成支撑区域产业发展、引领西部陆海贸易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内陆金融开放服务体系,基本形成立足西部、面向东亚和东南亚、南亚,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西部金融中心。

“本次规划的出台,为成都用好金融资源,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起到了指引性作用。”西南财经大学西财智库首席执行官、首席经济学家汤继强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这份规划把握了金融特点,结构非常完备,强化了高端要素的集成、优质资本的运筹以及金融创新的示范,是一份非常契合成都金融业发展实际的规划。

功能总部、市场交易、金融科技 三条赛道全面发力

《规划》显示,“十四五”时期,成都将聚焦金融产业建圈强链,在金融功能总部集聚、区域金融市场建设和金融科技创新发展三条赛道全面发力,打造三个中心:

——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功能总部集聚中心。到“十四五”末期,引进一批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法人机构或区域性功能性总部,打造1-2家总资产万亿级市属法人机构,法人机构规模实力在中西部领先。

——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金融市场交易中心。到“十四五”末期,全市境内外上市企业总量超180家,打造5家千亿市值上市公司,直接融资占比稳步提升,争取全市私募基金管理机构超过600家,管理规模超过3000亿元。

——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金融科技创新中心。到“十四五”末期,培育5-10家国内一流金融科技研究机构和金融科技企业,营造一批国内领先的金融科技应用示范场景。

支持实体、辐射引领、营造生态 三大功能全面强化

除了打造三个中心外,《规划》还围绕强化实体经济服务、金融辐射带动和生态环境营造三大功能,提出重点打造三个特色区域:

——全国领先的特色金融先行区。围绕绿色金融、科创金融、农村金融、供应链金融、消费金融、文化金融等特色金融的发展,强化实体经济服务功能。积极申建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试验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等一批国家级改革试验区,设立农村金融等细分领域的特色专营机构10家,搭建一批创新型交易服务平台。

——全国领先的“一带一路”金融合作区。把握新一轮金融改革开放重大机遇,加强和国内优势地区合作发展,深化自贸区金融开放创新,畅通金融“走出去”与“引进来”双向开放合作通道,打造“一带一路”金融服务中心,全方位提升成都金融国际化发展水平。

——全国领先的金融生态示范区。以城市功能为导向优化金融要素配置资源,做优做强中心城区、城市新区、郊区新城核心功能,推动城市功能整体跃升。以构建安全稳定、集聚发展的金融生态为重点,着力营造安全、开放、创新、包容的金融营商环境。

高水平和更优质量地发展

金融综合实力显著增强、金融机构集聚加速成势、重大功能性平台相继落户、金融市场规模高速增长、国家级试点渐次落地、特色金融探索亮点频出、金融营商环境不断完善……实际上,回看“十三五”,成都金融业保持健康快速发展态势,为“十四五”期间实现更高水平和更优质量的发展打开了良好局面。

“十三五”时期,成都出台纲领性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快建设国家西部金融中心的若干意见》和金融科技、金融人才、金融对外开放等20余个专项政策,初步形成“1+X”金融政策体系。

截至2020年末,成都共集聚各类金融机构及中介服务机构2750余家,较2015年增长50%左右。同时,落地上交所西部基地、深交所西部基地、新三板西南基地、中欧国际交易所西部中心等区域性资本市场基地,成为全国唯一一个拥有三大交易所区域基地的城市。全市共有境内外上市公司113家,经济证券化率达178.34%,较2015年大幅提升93个百分点,科创板上市企业在西南三省一市一区范围内实现包揽。

2020年,成都实现金融业增加值2114.81亿元,比2015年增长73.5%,占第三产业比重达18.16%,占GDP比重达11.9%,位居中西部首位、全国前列。

“这些年来,成都金融市场规模高速增长,在国家级金融试点、特色金融、产融结合,特别是重大功能性平台建设等方面,可以说是可圈可点。”汤继强指出,在新发展理念的背景下,作为成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业如何在国家战略和国家政策赋能的基础上,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和可持续发展,都是成都金融业发展未来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和着力的方向。

在他看来,《规划》把握了金融特点,结构非常完备,强化了高端要素的集成、优质资本的运筹以及金融创新的示范,是一份非常契合成都金融业发展实际的规划。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500367222

(责任编辑:休闲)

相关内容
  • 昊志机电跌近16% 董事长涉嫌内幕交易自家公司股票被立案调查
  • 第四季度营收好于市场预期  耐克加速在华数字化转型
  • 工信部副司长郭守刚:将持续关注汽车芯片供需情况 支持芯片企业加快扩充产能
  • 国家发改委: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投资
  • 百度集团-SW发布第三季度业绩 经营利润为53.17亿元按年增长130%
  • 广东一学生三年三考北大赚取200万奖金?北大宣传部回应
  • 国家发改委:正对《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进行修订扩大
  • 定了!上海迪士尼6月30日开园,“迪士尼”即时访问量环比暴涨655%
推荐内容
  • 田洪良:主要货币短线操作指南
  • 饱受高负债率困扰,造纸龙头晨鸣纸业拟引进“战投”对子公司增资4个亿
  • 开历史倒车?G7可能将不再禁止化石能源融资
  • 楼继伟:平台金融公司不能只做助贷业务 必须有一定比例的跟贷
  • 广东29镇入选全国百强:东莞佛山扛大旗,这些“土豪镇”富可敌城
  • 存5年不及存3年?存款利率倒挂背后:银行净息差承压、资产荒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