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预制菜正在成为新的资本宠儿,提前布局的公司业绩端有体现!

预制菜正在成为新的资本宠儿,提前布局的公司业绩端有体现

时间:2025-07-05 18:55:16 来源:动之以情网 作者:百科 阅读:473次

炒股就看,预制有体权威,菜正成为宠儿专业,新的现及时,资本全面,提前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布局

来源: 红刊财经 

预制菜,司业正在成为新的绩端资本宠儿。庞大的预制有体市场预期,不仅让一大批食品饮料行业内具有高辨识度的菜正成为宠儿企业积极布局,且一些行业外的新的现企业也选择“跨界”试水。

预制菜,资本正在成为新的提前资本宠儿。庞大的布局市场预期,不仅让一大批食品饮料行业内具有高辨识度的司业企业积极布局,且一些行业外的企业也选择“跨界”试水。

7月17日,曾以校园贷一事而被大众熟知的趣店创始人罗敏,在抖音上以个人账号“趣店罗老板”卖预制菜,靠着1分钱送酸菜鱼的“大手笔”,创下单场累计销售额达2.52亿元带货纪录,顺利登顶直播带货榜。

趣店创始人罗敏单场带货创纪录一事只是预制菜兴起的一个缩影。在当前快节奏生活中,方便快捷的预制菜正逐渐成为很多资本和年轻人的“新宠”,尤其是2020年疫情发生后,“宅经济”“懒人经济”的兴起加速了预制菜从B端走进C端,市场规模出现爆发式增长,进而也吸引很多资本和企业的关注。

预制菜,正在成为新的资本宠儿。

多家企业下海布局预制菜

预制菜在国内早就有之,以往其主要针对2B(面向企业)渠道,真正引起普通消费者关注的还是疫情。2020年开始的疫情,让家庭餐桌逐渐替代堂食,而到店消费的大量减少让预制菜的C端消费关注度有了明显提升,进而也带动很多企业下沉市场。

据天眼查数据,截至目前,国内预制菜相关企业已达6.6万余家。其中,2022年新增注册企业1020余家,1~6月新增企业注册增速达42.7%;从注册资本来看,超5成相关企业注册资本在100万元以内,注册资本在1000万元以上的占比12.5%;从成立时间来看,成立于5年内的企业占比53.4%,成立于10年以上的占比18.4%。

《红周刊》发现,在预制菜产业链中,一批食品饮料行业内具有高辨识度的企业赫然在列。比如,集全球采购、加工和研发于一体的海洋食品企业,其主要产品为以预制菜品为主的精深加工类、初加工类、全球海产精选类;速冻火锅料制品龙头,目前已形成了以华东地区为中心并辐射全国的营销网络,影响力和知名度优势凸显。去年上市的三家企业中,主攻速冻面米制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其中油条作为其核心大单品具备竞争优势;而在冷冻烘焙这个细分赛道也初现规模;预制菜肴赛道华东龙头则专注半成品菜研发、生产、销售,已建立以“味知香”和“馔玉”两大品牌为核心的产品体系。此外,预制菜企业鲜美来也在加速上市步伐,目前已提交了上市招股书。

除了行业内的“玩家”积极布局,很多跨界“选手”也纷纷下海一试身手,拟把预制菜培育成公司业绩新增长曲线。除了颇受市场关注的以直播+预制菜双重风口加身,跑步入场的趣店之外,公开信息显示,今年4月,在投资者互动平台公开表示,公司已积极研发和布局预制菜产品系列,不过其销售表现犹未可知;农夫山泉则依托其母公司养生堂旗下子品牌“母亲”推出即热新米饭,宣布正式布局预制菜市场;深圳地铁则和农锦源联手打造的餐饮品牌“深铁食研室”,推出预制菜;、等也都从主营业务延伸到预制菜行业;就连美的、碧桂园也都通过投资平台曲线入局预制菜赛道。

“预制菜已经成为企业多元化的一个风口品类、明星品类以及趋势品类。”对于预制菜行业的发展,广东省食品安全保障促进会副会长朱丹蓬虽然认可预制菜的风口来了,但其同时也表示谨慎。他认为,虽然资本可以看到趋势来了,但看到趋势不代表一定能够抓住趋势,而抓住趋势也不一定能够很好地去变现。

对于预制菜赛道,高级经济师、产业经济投资专家邓之东告诉《红周刊》,目前来看,农牧水产企业、冷冻食品企业类企业布局预制菜产业优势更为明显,前者是预制菜产业链的上游,而后者是预制菜产业链的下游,两者具有天然的预制菜产业链菜品品类和冷链技术优势,经营模式和营销渠道也更容易拓展。

需求相对多元分散

供给端集中度偏低

国内预制菜行业已成千亿级市场,发展空间广阔。据NCBD数据,2015年至2020年,我国预制菜销售额从650.3亿元增至252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1%。另据中国预制菜产业联盟数据显示,今年全国预制菜市场规模预计达到4100亿元,未来5年内有可能达到万亿元规模。

行业发展前景虽然极度可观,可值得注意的是,至今仍未有全国性龙头企业成功跑出。在今年5月举办的SIAL世界食品产业峰会上,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徐坚就表示,2000年以后国内预制菜行业蓬勃发展,但仍存在几个问题:第一,整体以中小规模为主;第二,市场集中度低,区域特征不明显,企业市场份额有限。第三,规模化全国性企业数量很少,存在渠道竞争向品牌竞争升级的问题。

也在研报中指出,由于食品生产技术壁垒不高,且消费者需求相对多元分散,供给端集中度较低,行业内存在大量中小型食品加工厂。另外,由于冷链物流成本较高以及区域化菜品异地接受程度有限,预制菜企业地域化特征明显,尚无全国性绝对龙头。短期来看,分散的行业格局仍将持续。

对于预制菜行业至今仍未跑出全国性龙头公司问题,邓之东从四个角度向《红周刊》分析了这背后的原因。他表示,首先是行业因素,预制菜市场进入门槛相对较低,入局的预制菜生产商以同类型中小企业或个体工商户居多,集中度偏低。

其次是,品牌因素。品牌影响力的大小,决定消费者对预制菜产品的认知度,较大程度上影响企业的市场份额。

第三是冷链技术,相当部分预制菜产品需要冷链运输,物流成本及产品新鲜度的要求限制了单个企业的产品配送半径。

第四是质量因素,预制菜生产商数量众多,多数还停留在作坊式的生产加工模式,自动化程度低,只供应少量客户,产品结构相对单一,且标准化程度较低,食品安全及品质难以保证。

朱丹蓬认为,预制菜赛道之所以跑不出龙头,除了上述问题外,还有菜系的问题,“从幕后到台前,其实也是短短几年,预制菜基本上没有全国性的品牌,因为涉及到整个中央工厂,还有菜系的问题。目前来说,做预制菜基本上都是以川、渝、湖南菜重口味的菜为主。重口味的预制菜还原度比较理想,而做淮扬菜跟粤菜的话,相对来说就会比较的不理想,所以这个也是制约了全国性龙头出现的一个核心原因。”

提前布局的公司业绩端有体现

百度指数显示,疫情期间,“预制菜”的搜索热度达到峰值。而线上电商、社区团购等平台也为居民购买预制菜提供便捷途径,推动了预制菜消费的增长。

此外,政策的扶持也很关键。目前,有多省份纷纷出台政策在研发人才培养、融资、宣传等方面多维度支持预制菜企业发展。譬如山东省成立了预制菜产业联盟;河北省保定市成立中央厨房预制菜产业联盟暨团餐行业协会;福建省餐饮烹饪行业协会成立了预制菜委员会;广东省出台了《加快推进广东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等等。

在多重因素合力下,预制菜的未来预期被多方放大,反映到二级市场上,今年以来,预制菜指数反复多次表现。譬如今年年初,受疫情影响、就地过年等短期需求影响,预制菜指数曾有过一波不错的上涨表现,而3月中旬至4月中旬也有一波20%上涨表现,4月底以来更是再次启动上涨行情。

预制菜消费需求的快速增长,其实在在相关公司的业绩上也有了一定体现。譬如,水产食品龙头国联水产就在2021年报中曾披露,预制菜业务营收达8.41亿元,继2020年的7.3亿元、2019年的6亿元后,实现三年连涨。预制菜在公司总营收占比由2019的12.96%提升至2021年的18.8%。速冻食品龙头安井食品在年报中表示,公司2021年菜肴制品实现营收14.29亿元,同比增长112.41%。而则在2022年一季报中称,驱动本次业绩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3R预制菜系列产品的持续发力。至于预制菜第一股味知香,更是在2017年到2021年实现了收入的持续同比增长,分别达到23.41%,29.87%,16.41%,14.80%和22.84%。

正因为有了业绩上的体现,很多公司还获得机构的重视,比如安井食品、双汇发展、、、等就相继获得基金的重仓,而安井食品和金龙鱼更是在最新基金二季报中获得了增持。其中,安井食品分别获得嘉实基金和泓德基金11只和13只产品的重仓。

“目前,整个预制菜发展的最大阻碍应该是消费端的接受度,因为中国人对于餐饮讲究的是食材的新鲜,而预制菜跟它是相悖的。”朱丹蓬认为,近年来随着整个外卖以及疫情的反复让预制菜成为刚需,因此消费端目前是被动式的接受。从产业端的角度来说肯定是有利的,它可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等。整体去看,目前产业端跟消费端之间的博弈跟矛盾还是存在的,仍需时间去沉淀。

(责任编辑:时尚)

相关内容
  • 河南安阳厂房火灾已致38人死亡,2人轻微伤
  • 北京麦田房产一门店违反疫情规定被立案:暂停其存量房网签
  • 快讯:高门集团涨超18%领涨餐饮股 多地发餐饮消费券
  • 湘财证券:多头卷土重来 空头退避三舍!
  • 蒋尚义加盟鸿海任半导体策略长,直接向董事长刘扬伟汇报
  • 从美国“奶粉荒”看国际粮食贸易:高通胀之下谁来养活世界?
  • 国办:积极推进产权规范交易
  • 达利欧:当下周期与1929-1945年世界局势何其相似!
推荐内容
  • 关注人数近亿、数十万人召唤,特朗普依然矜持……
  • 马斯克再次警告人口崩溃:越有钱越不想生,“我是罕见的例外”
  • 部分国产宝马减配安全气囊传感器?宝马热线回应:不是减配,不同市场规定不同
  • 盘活存量资产重磅文件出炉 将实现存量资产新增投资良性循环
  • 蚂蚁保换帅!蚂蚁集团副总裁张彧出任法定代表人、董事长,邵文澜卸任
  • 重磅27条!国资委再出手纾困解难,租金减免、费用减免、融资支持都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