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超300家银行发行同业存单计划,股份行、城商行存量居前,各类银行积极“屯粮”迎复苏!

超300家银行发行同业存单计划,股份行、城商行存量居前,各类银行积极“屯粮”迎复苏

时间:2025-07-05 17:46:31 来源:动之以情网 作者:时尚 阅读:867次

本报记者刘佳 见习记者 王兆轩 北京报道

后疫情时代,屯粮社会经济迅速恢复,超家存单存量兔年开年以来,银行银行迎复已有超300家银行积极储备负债端资金,发行未雨绸缪,同业为即将到来的计划居前积极融资需求提前储备“弹药”。

据Wind数据统计,股份各类截至2月3日,行城银行同业存单实际发行规模已超过1.15万亿元。商行苏

国有大行同业部工作人员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屯粮“在宽信用和流动性合理充裕的超家存单存量总基调下,预计同业存单利率年内不会出现大起大落的银行银行迎复现象,全年同业存单发行成本不会太高。发行”

专业人士表示,同业随着实体经济进入加速修复阶段,计划居前积极信贷投放规模预计保持高增长态势,随着居民消费、投资意愿的上升和储蓄意愿的可能下降,银行负债端资金将出现缺口,这一预期下,在同业存单发行利率阶段性走高背景下,各类银行发情热情持续。

量增价稳

同业存单是存款类金融机构在全国银行间市场上发行的记账式定期存款凭证,是一种货币市场凭证。其投资和交易的主体为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成员、基金管理公司及基金类产品,是同业存款的替代品。

其固定利率存单一般期限不超过一年,参考同期间同业拆借利率定价。与居民存款一样,银行发行同业存单属于银行主动负债,相当于银行花钱买存款。

据iFind显示,已有超300家银行公布了2023年的同业存单发行计划,其中大部分银行的计划发行量较上年度有所抬升,其中大型银行增加量最多,中小银行则有小幅度微增。

业内人士表示,同业存单作为银行增加负债的重要工具,在2023年经济复苏预期较为良好的前提下,市场信贷需求有望增加。此外,银行可以通过增加发行同业存单提高资产负债,同时为资产端的平衡做到更好的供给。

《华夏时报》记者获得的数据显示,建行和交行是已披露计划中增长最多的银行,建行今年计划发行同业存单总额为1.26万亿元,较上年度计划总额增长3330亿元;交行计划发行同业存单总额为1.5万亿元,较上年度计划总额增长4000亿元。

股份行方面,今年同业存单计划发行额度1.31亿元,较去年增加1012亿元;今年同业存单计划发行额度8500亿元;今年同业存单计划发行额度为3200亿元,较去年增加200亿元;今年同业存单计划发行额度与上年度持平均为9000亿元。

此外,除大行外,中小银行今年同业存单计划发行额度同样较去年有所抬升,例如、、蒙商银行今年计划发行额度分别为1200亿元、334.85亿元和185亿,较去年小幅抬升73亿、2.98亿元和53.14亿。北京农商行今年计划发行额度1800亿元,较去年小幅减少约100亿元。

从发行利率来看,自2022年9月起,各机构同业存单发行利率从1.89%整体有所上涨,至2022年12月末2.92%开始稍有回落。与上年末相比,今年以来同业存单发行利率有所下降。

据Wind数据显示,刚刚过去的1月份同业存单平均发行利率为2.45%,较2022年12月2.57%的利率相比,有所下滑,不过,2月份以来,同业存单平均发行利率已经上升至2.56%。

亚洲区块链产业研究院副院长、河北金融学院教授赵永新预计:“今年预期总体经济回归中高速增长,各行业需求资金需求上行,上半年仍将持续同业存单发行较热的情况。”

对于后续利率的走势,赵永新指出,“后期,银行贷款任务压力减小,同业存单发行趋稳,或将推动利率中位上行。从全年发展来看,同业存单利率将呈现出前低后高的可能性,预计保持在2%至3%区间。”

股份行、城商行存量居前

从实际发行量来看,兔年同业存单发行火爆开局。据银行间市场数据显示,仅2月6日单日同业存单发行176只,实际发行量2277.5亿元。

从存量来看,最新数据显示,所有发行同业存单银行中,、、浦发银行、兴业银行、、、、广大银行、民生银行、、等位居前列,其中,排名首位的农业银行,2022年上半年末存量为10611亿元。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相对于国有大行和农商行存量存单规模靠前。数据显示,截至2月3日,股份行存量余额为51349.8亿元,占所有银行存量比例为35.89%;城商行存量余额为42485.4亿元,占所有银行存量比例为29.69%。

期限来看,各类银行1年期存量余额在各期限中为最高。

首席经济学家明明研究团队分析称,在揽储能力分化的背景下,国有大行网点覆盖范围广,客户群庞大且政策支持相对较多,因此存款利率议价能力强,揽储能力高;股份行和城商行集中于各地区经营,存款及信贷业务拓展能力不如国有大行,营业网点的深入程度不如农商行,导致面临揽储能力较差,竞争压力较高的问题。

随着疫情渐退经济逐渐好转,银行信贷回升已有所表现。央行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中长期贷款余额86.23万亿元,同比增长14.5%,增速较三季度末高1.8%,比上年末高0.5%;全年增加11.05万亿元,同比多增1.81万亿元。

据预计,2023年新增人民币贷款22万亿元至23万亿元,新增债券将超过8万亿元,增速或达到10.3%。

业内人士分析称,去年以来受到外部环境和国内疫情反复的冲击,各家银行超额储蓄增多,住户存款增加17.84万亿元,2022年一年,居民部门多存近8万亿元,银行资金宽裕,随着实体经济进入加速修复阶段,信贷投放规模预计保持高增长态势,居民储蓄意愿可能减弱,银行负债端资金或将出现缺口,这一预期下,银行补充负债端的流动性的意愿有所增强。

(华夏时报)

(责任编辑:综合)

相关内容
  • 中国银行业协会:二季度末不良贷款率1.67% 较年初下降0.06个百分点
  • 祭奠网站出现侵华战犯页面,官方回应!
  • 浅谈“饶议科学”真科学家的“假科学”现象
  • 转正! 6月规上工企利润同比增0.8%
  • 美联储“鹰”声不断 多位官员重申:遏制通胀仍是首要任务
  • 判例中的家产纠纷:再婚12年后去世留下遗嘱 儿子与继母争千万财产
  • 专家:下半年PPP在稳增长方面的作用会进一步显现
  • 五矿信托财富管理:重塑投资理念,积极落实资产配置
推荐内容
  • 便宜到无法忽略!新兴市场高收益率债券重获投资者青睐
  • 宗校立:美联储利率决议降临 提防市场绞杀散户
  • 反弹还是反转?铁矿石走强能否持续?
  • “卫生纸可能短缺”!外媒:天然气供应不足影响德造纸业引发担忧
  • 核心技术人员均为大专、专科学历,下游行业持续萎缩,昆山玮硕IPO,是否符合创业板定位?
  • 外交部:中方愿同印尼加强协调配合,确保G20峰会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