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欧央行高官放鹰:12月将继续“强劲”加息 第三次75基点要来了吗?!

欧央行高官放鹰:12月将继续“强劲”加息 第三次75基点要来了吗?

时间:2025-07-05 20:37:32 来源:动之以情网 作者:知识 阅读:782次

12月议息会议前的强劲通胀数据和经济增长预测至关重要。

在经历了有史以来最激进的欧央货币紧缩(四个月内200个基点)之后,欧洲央行正进入一个新的行高续加息第阶段。这一阶段的官放任务将变得更加复杂,需要努力避免经济衰退,鹰月同时评估能源成本,将继以及考虑缩表。次基

换言之,强劲是欧央否放缓加息步伐,缩表的行高续加息第具体路径,欧央行将在12月的官放议息会议上作出决定。

鹰声阵阵:Nagel支持“强劲”加息、鹰月霍尔茨曼赞成加75基点

周二,将继欧洲央行管委、次基德国央行行长Joachim Nagel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强调,强劲下个月将再次“强劲”加息,但他认为目前确定其规模还为时过早。

关键要看12月14日议息会议之前的通胀数据和经济前景预测,Nagel表示,通胀数据将决定是否连续第三次加息75个基点。Nagel称:

我需要看看12月份的数据,现在就下一次加息的幅度做出承诺太仓促了。

我们开局稳健,12月必须再次稳健,始终取决于数据。

Nagel补充称,50个基点也很“强劲”。

同时,Nagel表示,必须谨慎看到至2025年的经济预测,明年和2024年的前景,尤其是与9月预测的偏差,对其来说是决定性因素。他称:

尽管明年经济可能会出现“温和”衰退,但没有迹象表明会演变成硬着陆。

最近的工资协议“符合情况”,没有理由担心出现工资价格螺旋上升。

欧洲央行管委、奥地利央行行长霍尔茨曼则相对直接,称没有迹象表明价格压力正在缓解,支持12月上调75个基点。

霍尔茨曼表示:

欧洲央行需要在下次保持加息速度,以说服公众“政策制定者对控制通胀很认真”。

我支持在下次利率决议上连续第三次加息75个基点,将基准利率提高至2.25%。

霍尔茨曼给出的理由是,在欧元区“看不到核心通胀正在降低的迹象”,且预计只会出现“增长放缓或轻度衰退”,而不是深度衰退。截至10月,欧元区通胀率同比上涨10.7%,再创历史新高,能源和食品推动通胀上升。

但是,霍尔茨曼也表示,愿意根据欧洲央行下个月发布的新季度经济预测改变其想法。

“鹰中有鸽”

欧央行管委内部存在一定的分歧,欧洲央行首席经济学家莱恩偏鸽,他在周一表示,可能不再需要上调75个基点,早些时候的上调意味着基准存款利率(现为1.5%)已接近不再支持增长的水平。他表示:

我们已经做的很多了,现在需要做的少一点。

还一些欧洲政客开始警告欧央行不要将利率提得过高。上个月,意大利总理梅洛尼表示,紧缩货币政策被许多人认为是一个草率的决定。

然而,斯洛文尼亚央行行长Boštjan Vasle不同意这一看法,他认为欧洲央行应该继续提高利率,即使是在货币政策超过中性水平。

霍尔茨曼表示,利率可能不得不上升到“痛苦”的程度。他表示:

重要的是“尽早”提高利率,以阻止企业和家庭押注胀将持续下去。之后,疼痛会越来越大。

欧洲各地的公司都面临着工人上调工资要求,以抵消更高的生活成本,包括奥地利。但霍尔茨曼表示,没有迹象显示工资价格螺旋上升。

缩表提上日程

有一件事是确定的,那就是缩表提上日程,在下个月的会议上讨论如何缩减5万亿欧元债券投资组合。

Nagel表示,对其而言,缩减资产负债表很重要。除了加息之外,欧洲央行也应该在其他方面做出努力,他将在明年年初推动量化紧缩。

欧央行行长拉加德曾承诺,将在12月决定QT的关键原则。

Nagel认为,缩表是逐步、以可预测的方式进行的,资产购买计划(APP)到期债券可能不会被替换(部分将用于再投资) 。

霍尔茨曼则表示,缩表可能会在完成加息前开始,并补充称,避免短期借贷成本高于长期借贷成本非常重要。

(责任编辑:娱乐)

相关内容
  • 工信部:移动电话用户规模稳中有增,5G用户数占比超三成
  • 保利香港拍卖:十年磨一剑 出鞘见锋芒
  • 又一场供应危机正在LME酝酿 锌现货升水幅度创1997年以来最大
  • 超四成新能源龙头被机构持仓 宁德时代等获看好评级
  • 李冠杰:能源危机是英国艰难时刻的开端
  • 清华大学教授魏少军:中国半导体产业须转变发展模式,要以产品为中心
  • 王一鸣:财政政策需要加大力度,可考虑上调赤字水平或发行特别国债
  • 高盛首席经济学家对经济前景谨慎乐观 称衰退并非基线预期
推荐内容
  • 硬抗美国施压!荷外贸大臣:对华出售光刻机 荷兰自有主张
  • 美国6月消费者信心指数创历史新低
  • 同比增超四成 首发募资年内破3000亿元
  • 外商:“618”彰显中国消费潜力
  • 慕尼黑再保险大中华区总裁常青:坚持推动中国再保行业国际化 助力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 美国迎“悲伤一天”:女性丢了堕胎权